close
五年來西藏積極建設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
????11日上午,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,向媒體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,西藏文化領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。
????新聞發言人、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周泓洋說,5年來,西藏緊扣建設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的戰略目標,堅持“保護為主、搶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傳承發展”的工作方針,全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工作,取得瞭顯著成效。
????周泓洋介紹,五年來,西藏非遺保護名錄體系取得長足發展,全區新增國傢級代表性項目13項;新增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101項;新增市(地)、縣級代表性項目667項。截至目前,西藏共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項;國傢級代表性項目89項;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323項;市(地)級代表性項目289項;縣級代表性項目1153項。
????周泓洋說,十八大以來,西藏不斷加大非遺保護經費投入。其中,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.33億元,用於西藏國傢級非遺項目保護、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以及相關活動等;自2015年起,自治區財政部門克服困難,將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從1000萬元提高到1200萬元。2016年,自治區級傳承人年均補助從5000元提高到10000元,補助標準居全國前列。
????5年來,西藏不斷加強非遺保護搶救性工作。2013年起,西藏完成瞭15名高齡國傢級傳承人的搶救性記錄工作。同時,累計投入100多萬元,實施“西藏農耕文化搶救性記錄工程”,對農牧區群眾的生產情況和相關習俗進行原真記錄。
????與此同時,5年間,西藏非遺保護普查成果得到不斷轉化,全面啟動瞭“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”和音(影)像制品的出版工作,將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,轉化為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物資料。
????在非遺保護隊伍建設方面。開展非遺進校園工作和西藏非遺人才定向培養工作。2016年,舉辦瞭兩期唐卡傳承人群普及培訓班;2017年5月,舉辦瞭西藏傳統工藝非遺傳承人群精準扶貧培訓班。
????在紮實推進非遺保護基地建設方面。先後命名84個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,累計投入近400萬元用於完善傳習基地的設施設備及開展各類傳承活動。同時,西藏積極引導各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以及各類傳習基地,采取“傳承人+基地+學徒”的方式,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,不斷擴大就業,改善民生,為西藏脫貧攻堅工作發揮積極作用。
????此外,周泓洋還介紹說,5年來,西藏特色文化產業亮點不斷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16年底,全區各類文化企業共計4680傢,從業人員3.2萬人,全年文化產業實現引資25.1億元,年產值34.5億元,占全區GDP的3.01%,年均增速達15%以上。文化產業對西藏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日益凸顯。
????發佈會上,新聞發言人還就格薩爾保護工作、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等問題回答瞭記者的提問。(記者 王莉 實習生 趙艷豪)
(責任編輯: 殷小燕 丁薇薇) Copyright ? 2000 - 2017 XINHUANE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 新華網
制作單位:新華網西藏頻道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 新華網西藏頻道 電話:0891-6282521 關於我們|我要鏈接|網站導航
Copyright @ 2000-2017 XINHUANE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﹑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,均為新華社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。
????11日上午,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,向媒體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,西藏文化領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。
????新聞發言人、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周泓洋說,5年來,西藏緊扣建設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的戰略目標,堅持“保護為主、搶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傳承發展”的工作方針,全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工作,取得瞭顯著成效。
????周泓洋介紹,五年來,西藏非遺保護名錄體系取得長足發展,全區新增國傢級代表性項目13項;新增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101項;新增市(地)、縣級代表性項目667項。截至目前,西藏共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項;國傢級代表性項目89項;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323項;市(地)級代表性項目289項;縣級代表性項目1153項。
????周泓洋說,十八大以來,西藏不斷加大非遺保護經費投入。其中,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.33億元,用於西藏國傢級非遺項目保護、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以及相關活動等;自2015年起,自治區財政部門克服困難,將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從1000萬元提高到1200萬元。2016年,自治區級傳承人年均補助從5000元提高到10000元,補助標準居全國前列。
????5年來,西藏不斷加強非遺保護搶救性工作。2013年起,西藏完成瞭15名高齡國傢級傳承人的搶救性記錄工作。同時,累計投入100多萬元,實施“西藏農耕文化搶救性記錄工程”,對農牧區群眾的生產情況和相關習俗進行原真記錄。
????與此同時,5年間,西藏非遺保護普查成果得到不斷轉化,全面啟動瞭“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”和音(影)像制品的出版工作,將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,轉化為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物資料。
????在非遺保護隊伍建設方面。開展非遺進校園工作和西藏非遺人才定向培養工作。2016年,舉辦瞭兩期唐卡傳承人群普及培訓班;2017年5月,舉辦瞭西藏傳統工藝非遺傳承人群精準扶貧培訓班。
????在紮實推進非遺保護基地建設方面。先後命名84個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,累計投入近400萬元用於完善傳習基地的設施設備及開展各類傳承活動。同時,西藏積極引導各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以及各類傳習基地,采取“傳承人+基地+學徒”的方式,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,不斷擴大就業,改善民生,為西藏脫貧攻堅工作發揮積極作用。
????此外,周泓洋還介紹說,5年來,西藏特色文化產業亮點不斷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16年底,全區各類文化企業共計4680傢,從業人員3.2萬人,全年文化產業實現引資25.1億元,年產值34.5億元,占全區GDP的3.01%,年均增速達15%以上。文化產業對西藏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日益凸顯。
????發佈會上,新聞發言人還就格薩爾保護工作、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等問題回答瞭記者的提問。(記者 王莉 實習生 趙艷豪)
(責任編輯: 殷小燕 丁薇薇) Copyright ? 2000 - 2017 XINHUANE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 新華網
制作單位:新華網西藏頻道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 新華網西藏頻道 電話:0891-6282521 關於我們|我要鏈接|網站導航
Copyright @ 2000-2017 XINHUANE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﹑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,均為新華社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